文章详情

二战日军为什么带刀 二战日本军官为什么带刀

02-11     浏览量:201

今天给各位分享二战日军为什么带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战日本军官为什么带刀?进行解释。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二战日本人步枪一直插着刺刀?

2、二战期间的日军为什么总喜欢拼刺刀?

3、二战的日本军官为什么爱挂长长的军刀,飞行员也不例外

4、日本皇宫卫队 为什么只带刀不带枪?

为什么二战日本人步枪一直插着刺刀?

大家往往传说,日本人爱拼刺刀是由于武士道精神其实,是错误的

日本陆军师承法国而法国军队特别强调,在火力掩护下的集团刺刀冲锋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的炮火没有打垮清军,2个步兵连的刺刀冲锋彻底打垮了几万清军

日本军队的战术,完全是学习的法国当然,随着各国军队火力越来越强,这样的集团刺刀冲锋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二战时期中国军队步兵火力羸弱,仅靠火力无法阻止日本军的靠近而双方靠近之后,由于火铳不适合近距离发射,双方也就只剩下刺刀来搏斗了

而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日军尽管不断发动刺刀冲锋,但很难有机会靠近美军

即使靠近,面对有大量自动武器和手铳的美军,刺刀也变得没有多少作用了所以,是否用刺刀,主要还要看装备属于典型的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

二战期间的日军为什么总喜欢拼刺刀?

一开刺刀,我就想起小说《敌后武工队》中的场景。 每当日军与八路军的短兵相接,日军就会拔出子弹,和八路军认真地开刺刀。

据说这是日本兵很好地说明规则,体现了他们的武士道精神。 其实这些故事是虚构的。 比起退子弹,开保险更省事,所以把尾巴向前推,向右转就可以了。 拔出子弹装子弹,会延迟2秒,战场上的时间是生命。

日军退子弹不是武士道精神,而是害怕误伤自己的人。

在中日战争中,日军士兵退子弹是虚构的,但佩刺刀是事实。

在有名的石牌保卫战中,日寇和国军之间爆发了空前绝后的枪战。

石牌保卫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发生在1943年5月~6月,日寇陆海空三军对石牌发动猛攻,试图占领三峡,打开通往重庆的入口,实现了征服中国的梦想。

国民党18军11师被命令保卫石牌,必须与日军拼命战斗,击溃日军,停止前进,全线撤退到长江北岸。

那场令人惊叹的枪战发生在石牌村的后山,具体位置是曹家畠附近的大小高家岭,双方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肉搏战。

这场枪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国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这场战斗中,国军阵亡23,550人,日军仅3,500人死伤,双方战损比几乎为7:1。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日军武器弹药充足,他们为什么热衷于开刺刀?

除了战场形势,如与短兵相接、地形复杂、火力难以发挥等因素外,还与日军传统、部队日常训练、士兵技术素养、士兵体质和心理素质有关。

日军喜欢佩刺刀,可以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日本的刺剑术在19世纪被称为刺剑术——枪,是我们过去说的刺剑,早期的步枪。

刺剑术的起源是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前后从西方引进的来自西方军队的刺杀术。

日本政府于1874年从欧洲聘请了教师,在日本新军教授、练习、推进了西洋剑术和西式刺术的普及。

西方刺绣术与武士道精神相协调,在日本开始发光,成为风。

1877年2月,旧萨摩藩士族发生武装叛乱,明治政府派遣兵镇压,萨摩藩武士用手剑再次伤害了政府军。

从那以后,白刃战在日军中盛行,在19世纪末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系统,具有日本特色的刺剑术。 之后,武道家津田教修将其总结完善,并将其发扬光大。

从1915年开始,刺剑术正式进入《陆军剑术教范》,成为日本陆军士兵必须掌握的格斗术。

日军的格斗术非常纤细,像中国江湖的棍术和剑术一样,一手一手非常规范,但并不那么教条。

日军定期举行刺刀比赛,训练时必须遵守招式和道路,但比赛时可以不择手段地获胜。

刺剑术技术的主要训练目的是在士兵复杂的情况下,准确地刺入敌人腰部以上的腹部、喉咙、胸、肋等要害,迅速杀伤敌人,保护自己。

在1904年8月日俄战争的203高地争夺战中,日军的刺剑术震惊了俄罗斯军队,吃了苦头。

日军在3个月内对俄罗斯军队控制的203高地发动了3次猛攻,造成了3万人死伤,但依然没有占领高地。

11月22日,明治天皇向第三军下达敕令,要求士兵们不惜一切代价进攻旅顺。 主将乃木希典向全军保证根据需要亲自战斗,乃木希典的儿子也先士卒,在攻击中阵亡。

经过9天的血战,日军终于在12月5日下午登陆了203高地。 为了消灭阵地上的俄军,日军与身高很高的马耳他俄军展开了白刃战。 有一段时间俄罗斯军队无法抵抗。

日俄战争中日军尝到了白刃战的甜头,更重视枪战,日军沉迷于白刃战。

20世纪初,日本修订《步兵操典》时,白刃战再次被列为步兵教程,阐述了枪战的重要性。

当然,日本人热爱白刃战也与日本推荐的武士道精神密切相关,按照日军的观念,白刃格斗勇往直前,与不怕牺牲的武士道精神格格不入。

日军的白刃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达到了极限,其间日本生产了数百万把刺刀,日军的冲锋枪上也安装了刺刀。

美军士兵幽默地说,如果日本的大和舰是水陆两用的,可能会安装刺刀。

日军热衷于刺刀,除了这些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中国军队的饮食结构差,营养成分达不到,日军士兵不强。

另外,中国军队大多是杂牌军,没有中国的正规训练。 还没来得及训练的军人上战场,对刺刀技术更不了解。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好,武器弹药不足,不能火力。 中国军队如果有美军那样强大的火力,就没有给日军开刺刀的机会。

日本军官的矮小,更是有传承。甲午战争中,不少外国军官和记者和日军随行,在他们眼中,“日本军官大多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而在二战中,留仁丹胡、挎军刀挥王八盒子、矮壮的日本佐级军官,更是最为中国人熟悉。

那么,“矮人国”的日本军官,为何偏偏喜欢人手挎一把长长的日本军刀,刀柄长,刀身垂地,吊在胯间晃晃荡荡,难道不嫌累赘吗?

没办法,挎刀是日本人的传统。

日本古代的武士,个头更矮小,但他们还挎双刀呢!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米55。挎上双刀的感觉,实在离威严甚远,离滑稽甚近。见下面两张图,均为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武士真实老照片。

二战时,日本军方出自恢复“武士道”传统的激励,以及实战中的经验,抛弃了一度使用的西洋指挥刀,把军队中的制式刀全部改成按照武士刀样式改制的军刀。时间从1934年开始,直到二战结束。

这里纠正一下,日本军刀和武士刀不是一回事。武士刀是纯手工打制的日本古代利刃,放之世界也算是名刀。而军刀则是机制,材质、工艺、完成时间迥然不同。武士刀放到今天价值连城,而日本军刀却绝大多数都很粗糙,算是战争纪念品。

日军的制式军刀,先后搞了很多批次,比较出名的有骑兵主要用的32年式军刀、陆军将校用的94式军刀、陆军士官用的95式军刀,以及海军用的海军太刀。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95式士官刀,虽然这把刀用材和工艺较低,但它大量配备在日军部队中。当时,日本军方规定,曹长、军曹、伍长等下级军官都人手一把95式军刀,我们中国人最熟悉、最痛恨的也是这把刀,因为无数老百姓曾经死于使用这种刀的鬼子小队长手下。

日本军刀,在现代战争中基本没多少实际用处,战场上的日军中下级指挥官,挥舞军刀是用于指挥士兵,相当于指挥旗。至于白刃战中,风哥可以负责任的说:军刀远远不如刺刀厉害。千万别相信什么一击杀敌的日本刀法,挥舞这种被日本人称为“铁棒”的刀条,和对手拼刺刀,刀才举起来,就必定被刺刀捅个透心凉。

这么一说,难道堂堂”皇军“军刀就没有其他作用?当然有,还不止一种。先说海军的。

海军军刀算是日本军刀里的高级货。除了仿制太刀样式,刀装、刀鞘也比较精致考究,但是军舰对战中有啥用处呢?

海军大将山东五十六被美军空中狙击坠机身亡后,日军搜索队找到他尸体的时候,发现他”威严“的坐在飞机座椅上,手按军刀——当然,他人坠机后就挂了,这是当时侥幸没死的一个日本军官,为了大将的“死后威仪“而摆成这样的。明白了吗?军刀,在海军军官死后,可以当增加威风的摆设。

那么,最奇葩的来了:日军飞行员为何也要带把军刀上飞机?

因为,日军没有单独军种的空军,飞行部队是隶属于陆军和海军的,所以,飞行员中的军官,如上图的少尉,都是有佩带军刀资格的。只不过,为何要带毫无实际用途的军刀上飞机?风哥猜想其用意,大约是充当提升战意的吉祥物。不过,狭小的机舱里放这么个累赘家伙,一旦作战时飞机俯冲、爬升、翻滚时,那画面太美不敢想。

日本军刀还有第三个用途:充当投降道具。

日本人1945年投降时,各个战区的日军指挥官们,按照盟军收缴军刀的规定,在投降仪式上都老老实实献上指挥刀。

不过,说来遗憾,中国战区的南京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却没有当场将军刀献给主持受降仪式的何应钦。有两个说法:一、国民党方面担心日本人现场做出过激行为,故将冈村宁次军刀事先收缴;二、冈村宁次不愿献刀,故意没带刀去现场——无论哪一个理由,这都是一件不该发生的蠢事!

日本军刀的第四个用途:极大满足了盟军士兵的战利品收藏需求。

日本皇宫卫队 为什么只带刀不带枪?

楼上回答的很全面,我这里做一个补充。

日本在江户时代(相当于我国清朝)开始,皇室就一直吸纳各种剑术高手来作为皇家护卫,除了给与大量工资以外还赐予荣誉头衔,这对于当时的剑术高手来说无疑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后来到了明治维新时代,日本警视厅兼管了皇宫护卫,此时的日本警视厅吸收了大量旧幕府时代的武士,所以也一直保持了带刀的传统(甚至日本内战---西南战争的时候还得叫这些警察去与叛军拼刀)。

二战以后,美国的麦克阿瑟禁止一切日本刀,但唯独皇宫护卫的没有禁,当时皇室给出的答复是这些护卫佩带的是仪式用刀,然后麦克阿瑟也给个面子,没有收缴走。

相关推荐